应用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天木学院 >>应用案例

绿茶茶渣发酵菌株驯化选育及菌酶协同发酵的研究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2-15 访问量:2861

本期为您推荐浙江大学于洪巍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知名期刊《黑龙江畜牧兽医》上的一篇文章:绿茶茶渣发酵菌株驯化选育及菌酶协同发酵的研究。

文章摘要内容如下:

研究发现,绿茶渣中含有17%-19%的粗蛋白、16%~18%的粗纤维、1%~2%的茶多酚、0.1%~0.3%的咖啡碱,不仅如此,其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丰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达到57.51~68.01,优于常规饲用玉米及麸皮,与鱼粉接近,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与开发价值。目前,茶渣的利用仍以加工成低值化的燃料、肥料、饲料或吸附材料为主,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些茶渣蛋白质的提取及天然抗氧化剂和微生物油脂生产的研究,但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与工业化应用有较大距离。如何实现茶渣的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根据绿茶茶渣的营养特性,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选育结合驯化培养筛选能够以茶渣作为碳氮源生长的菌株,建立茶渣固体发酵工艺,并利用生物酶制剂和功能性益生菌对茶渣进行菌酶协同发酵,以期为开发以茶渣为主要成分的新型菌茶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以及有效实现茶渣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在本研究中,控制致死率为80%左右,用ARTP诱变能够获得耐受高浓度茶渣并且生物量高、代谢产物活性好的突变菌株,并能在50L全自动液体发酵罐中实现不同功能突变菌株的液体混合培养,培养20小时时活菌总数最高,达到3.5×1010cfu/mL,显微视野中菌体类型的比例大致为球菌∶杆菌∶酵母=10:7:1。在茶渣∶脱脂米糠∶豆粕=7:2:1时,发酵产物(以湿重计)菌落总数达到0.8×1010cfu/g;粗蛋白含量为11.6%;酸溶蛋白含量为5.13%,较发酵前分别增加了128.0%,总酸含量为0.97%。说明ARTP诱变及定向驯化选育的功能型菌株可以较好地利用茶渣基质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一定的代谢活动,适用于菌酶协同的方式制备菌茶生物饲料,辅料组合为茶渣∶脱脂米糠∶豆粕=7:2:1时发酵效果最好。

文章精彩内容如下:

1
1 ARTP处理时间对不同菌株致死率的影响
2
2 不同ARTP突变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检测结果
3
图3 多菌株混合培养的生长曲线

本期为您推荐浙江大学于洪巍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知名期刊《黑龙江畜牧兽医》上的一篇文章:绿茶茶渣发酵菌株驯化选育及菌酶协同发酵的研究。

文章摘要内容如下:

研究发现,绿茶渣中含有17%-19%的粗蛋白、16%~18%的粗纤维、1%~2%的茶多酚、0.1%~0.3%的咖啡碱,不仅如此,其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丰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达到57.51~68.01,优于常规饲用玉米及麸皮,与鱼粉接近,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与开发价值。目前,茶渣的利用仍以加工成低值化的燃料、肥料、饲料或吸附材料为主,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些茶渣蛋白质的提取及天然抗氧化剂和微生物油脂生产的研究,但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与工业化应用有较大距离。如何实现茶渣的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根据绿茶茶渣的营养特性,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选育结合驯化培养筛选能够以茶渣作为碳氮源生长的菌株,建立茶渣固体发酵工艺,并利用生物酶制剂和功能性益生菌对茶渣进行菌酶协同发酵,以期为开发以茶渣为主要成分的新型菌茶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以及有效实现茶渣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在本研究中,控制致死率为80%左右,用ARTP诱变能够获得耐受高浓度茶渣并且生物量高、代谢产物活性好的突变菌株,并能在50L全自动液体发酵罐中实现不同功能突变菌株的液体混合培养,培养20小时时活菌总数最高,达到3.5×1010cfu/mL,显微视野中菌体类型的比例大致为球菌∶杆菌∶酵母=10:7:1。在茶渣∶脱脂米糠∶豆粕=7:2:1时,发酵产物(以湿重计)菌落总数达到0.8×1010cfu/g;粗蛋白含量为11.6%;酸溶蛋白含量为5.13%,较发酵前分别增加了128.0%,总酸含量为0.97%。说明ARTP诱变及定向驯化选育的功能型菌株可以较好地利用茶渣基质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一定的代谢活动,适用于菌酶协同的方式制备菌茶生物饲料,辅料组合为茶渣∶脱脂米糠∶豆粕=7:2:1时发酵效果最好。

文章精彩内容如下:

1
1 ARTP处理时间对不同菌株致死率的影响
2
2 不同ARTP突变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检测结果
3
图3 多菌株混合培养的生长曲线

Copyright 2022 © 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50728号-1    技术支持:无锡网站建设
请填写下方表单,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
感谢您的咨询,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