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会议回顾 | 进出口管制与关税战之下菌株研发的自强之路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4-11 访问量:44

      北京时间4月9-10日,第八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 2025 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幕。会议期间国际动态风潮涌动,美对华关税持续升级!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在34%的“对等关税”基础上加征额外50%的关税,叠加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对华加征的20%关税,使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总关税达到104%,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点01分生效。4月9日晚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调整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此前的34%进一步提高至84%,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生效。4月10日凌晨,特朗普发文称美国对中国关税升级到125%。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20


回顾2025年1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一项临时最终规则 (IFR),对某些实验室仪器实施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由该IFR控制的仪器非常适合生成大型、详细的生物数据集,可以对其进行分析以发现控制生物分子、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复杂模式。

1. 高参数和光谱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分选仪,用于同时测量单个细胞或颗粒的多个特征,使科学家能够快速生成大型、高信息量的生物数据集。

2. 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等专为蛋白质组学设计,用于研究生物体产生和/或修饰的所有或大部分蛋白质,以阐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功能、组成和结构及其细胞活动。

进出口管制+关税战争



菌株研发的隐形枷锁浮出水面

美国在工业空心化的现状下,开启贸易战争,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为了降低负面影响,自主研发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各行各业可行性最高路径之一。益生菌行业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益生菌行业面临着多重枷锁,在本次大会上南昌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陈廷涛教授围绕“益生菌产品开发及功能评价”提出三大问题:

“我国益生菌产业共性问题1:优质菌种相对不足,“新'菌匮乏”

“我国益生菌产业共性问题2:菌株基础研究缺乏,机制不清晰”

“我国益生菌产业共性问题3: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薄弱”

揭示了目前工业菌株面临的共性问题,并指出目前国际益生菌产业上游专利申请主要由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传统的益生菌开发强国垄断,而我国申请专利位居全球第一,但却集中在下游的单一/复配剂型的应用上。

如何解决上述共性问题,如何突破仪器“卡脖子”问题,如何解决研发成本问题?天木生物自2014年创立以来,就始终秉承着“装备创新推动生物产业发展”的使命,坚持“用得好、用得起”的研发理念,致力于成长为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引领者,正助力行业从“国产设备替代”向“体系创新”的升级。

一、如何破局“新”菌匮乏?


“新”来自何处?可以来自于自然界“选”出新的菌株或者“构建”一个优良性状的菌株,并要符合相关行业规定如食品安全级规定。

天木生物给出3种“新”菌获取方案

1、诱变建库


采用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目标菌群,通过氦气等离子体产生高活性粒子(如自由基、离子),直接破坏DNA链,诱导随机突变,一次诱变操作(几分钟以内)即可获得大容量突变库,极大地提高了菌种丰富度和容量。属于非转基因,符合食品级安全要求。目前已成功用于细菌、真菌、酵母等多种微生物、植物、低等动物等“新性状”物种的选育。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27


2、高通量单细胞筛选


常规条件下,实验室获得的菌落都代表着一个或一群具有繁殖能力并能形成菌落的活菌体,虽然采用最大稀释法去涂板,难免会遇到“菌落合并”、“微菌落”、“菌落竞争与抑制”、“培养条件限制”、“操作失误”、“主观判断差异”等问题,无法真正的选出“新”菌株。

天木生物高通量微升级液滴培养组学系统( MISS cell )是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开发的微型化高通量单细胞培养及分选装备。单次运行实验可以处理约5000-20000个液滴(500-4000个单克隆),液滴生成后存储于高透气性管路中进行孵育(0-60天)。最后通过光学信号(OD、荧光、化学发光等)进行检测分选,实现对环境菌群在单细胞水平上的分离培养,将目标液滴分选保存至多孔板中。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31


3、高通量适应性进化


适应性进化产生“新性能”菌株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对微生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来模拟微生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微生物细胞难以耐受高强度工业环境、抗逆性差,是限制其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单一或多个基因或蛋白序列的改造难以实现多尺度性能的提升,而微生物的适应性进化通过应对环境胁迫因子的改变,促使基因组的全局进化,获得与环境相适应且具有鲁棒性能的工程菌株。

天木生物高通量微升级微生物液滴培养仪(MMC)是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开发的一款微型化、自动化、智能化高通量微生物液滴培养仪器。高度集成液滴识别模块、液滴检测模块、进样模块以及芯片模块等,自动化实现液滴的发生、培养、检测、分割、融合、分选等多种复杂操作。可生成1-200个液滴作为独立培养单元,支持15天(或100代)以上连续培养,满足用户多种微生物相关实验需求,培养完成后可根据生长状况进行自动化菌株分选。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34



二、如何助力菌株基础研究


以我国食品安全系列国家标准的标准菌株研究为例,需要从显微形态、电镜照片、关键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API鉴定结果及分子生物学信息等多个层面全面描述。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方法逐渐在微生物鉴定及质量控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单克隆”菌株的获取至关重要,既要能够筛选出来也要能够“打印”出来。

天木生物推出DREM cell系列的高通量单细胞打印装备,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近百万细胞库的检测分选,并将所获得目标细胞打印至96/384孔板中,最快2-3min即可完成1块96孔板的细胞打印,快速无损获得目标单细胞。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39



三、如何助力产业化?


关税成本直接影响到从研发到放大的“全链条”成本,比如发酵罐等工艺装备作为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设备,进口核心部件(如传感器、不锈钢反应釜)关税上升导致成本增加。

天木生物Tmax Bio系列发酵罐以实用、易用、注重人机交互为理念,具有超高性价比。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开发适宜藻类、酵母、霉菌、细菌的培养工艺。并针对高附加值产品建立小规模商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安装简单、灵活性高、可自由选配各个模块,实现16-60℃宽温控、pH自动调节、补料等功能。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42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46微信截图_20250522135419微信截图_20250522135211微信截图_20250522135346




      北京时间4月9-10日,第八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 2025 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幕。会议期间国际动态风潮涌动,美对华关税持续升级!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在34%的“对等关税”基础上加征额外50%的关税,叠加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对华加征的20%关税,使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总关税达到104%,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点01分生效。4月9日晚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调整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此前的34%进一步提高至84%,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生效。4月10日凌晨,特朗普发文称美国对中国关税升级到125%。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20


回顾2025年1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一项临时最终规则 (IFR),对某些实验室仪器实施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由该IFR控制的仪器非常适合生成大型、详细的生物数据集,可以对其进行分析以发现控制生物分子、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复杂模式。

1. 高参数和光谱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分选仪,用于同时测量单个细胞或颗粒的多个特征,使科学家能够快速生成大型、高信息量的生物数据集。

2. 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等专为蛋白质组学设计,用于研究生物体产生和/或修饰的所有或大部分蛋白质,以阐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功能、组成和结构及其细胞活动。

进出口管制+关税战争



菌株研发的隐形枷锁浮出水面

美国在工业空心化的现状下,开启贸易战争,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为了降低负面影响,自主研发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各行各业可行性最高路径之一。益生菌行业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益生菌行业面临着多重枷锁,在本次大会上南昌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陈廷涛教授围绕“益生菌产品开发及功能评价”提出三大问题:

“我国益生菌产业共性问题1:优质菌种相对不足,“新'菌匮乏”

“我国益生菌产业共性问题2:菌株基础研究缺乏,机制不清晰”

“我国益生菌产业共性问题3: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薄弱”

揭示了目前工业菌株面临的共性问题,并指出目前国际益生菌产业上游专利申请主要由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传统的益生菌开发强国垄断,而我国申请专利位居全球第一,但却集中在下游的单一/复配剂型的应用上。

如何解决上述共性问题,如何突破仪器“卡脖子”问题,如何解决研发成本问题?天木生物自2014年创立以来,就始终秉承着“装备创新推动生物产业发展”的使命,坚持“用得好、用得起”的研发理念,致力于成长为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引领者,正助力行业从“国产设备替代”向“体系创新”的升级。

一、如何破局“新”菌匮乏?


“新”来自何处?可以来自于自然界“选”出新的菌株或者“构建”一个优良性状的菌株,并要符合相关行业规定如食品安全级规定。

天木生物给出3种“新”菌获取方案

1、诱变建库


采用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目标菌群,通过氦气等离子体产生高活性粒子(如自由基、离子),直接破坏DNA链,诱导随机突变,一次诱变操作(几分钟以内)即可获得大容量突变库,极大地提高了菌种丰富度和容量。属于非转基因,符合食品级安全要求。目前已成功用于细菌、真菌、酵母等多种微生物、植物、低等动物等“新性状”物种的选育。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27


2、高通量单细胞筛选


常规条件下,实验室获得的菌落都代表着一个或一群具有繁殖能力并能形成菌落的活菌体,虽然采用最大稀释法去涂板,难免会遇到“菌落合并”、“微菌落”、“菌落竞争与抑制”、“培养条件限制”、“操作失误”、“主观判断差异”等问题,无法真正的选出“新”菌株。

天木生物高通量微升级液滴培养组学系统( MISS cell )是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开发的微型化高通量单细胞培养及分选装备。单次运行实验可以处理约5000-20000个液滴(500-4000个单克隆),液滴生成后存储于高透气性管路中进行孵育(0-60天)。最后通过光学信号(OD、荧光、化学发光等)进行检测分选,实现对环境菌群在单细胞水平上的分离培养,将目标液滴分选保存至多孔板中。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31


3、高通量适应性进化


适应性进化产生“新性能”菌株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对微生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来模拟微生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微生物细胞难以耐受高强度工业环境、抗逆性差,是限制其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单一或多个基因或蛋白序列的改造难以实现多尺度性能的提升,而微生物的适应性进化通过应对环境胁迫因子的改变,促使基因组的全局进化,获得与环境相适应且具有鲁棒性能的工程菌株。

天木生物高通量微升级微生物液滴培养仪(MMC)是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开发的一款微型化、自动化、智能化高通量微生物液滴培养仪器。高度集成液滴识别模块、液滴检测模块、进样模块以及芯片模块等,自动化实现液滴的发生、培养、检测、分割、融合、分选等多种复杂操作。可生成1-200个液滴作为独立培养单元,支持15天(或100代)以上连续培养,满足用户多种微生物相关实验需求,培养完成后可根据生长状况进行自动化菌株分选。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34



二、如何助力菌株基础研究


以我国食品安全系列国家标准的标准菌株研究为例,需要从显微形态、电镜照片、关键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API鉴定结果及分子生物学信息等多个层面全面描述。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方法逐渐在微生物鉴定及质量控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单克隆”菌株的获取至关重要,既要能够筛选出来也要能够“打印”出来。

天木生物推出DREM cell系列的高通量单细胞打印装备,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近百万细胞库的检测分选,并将所获得目标细胞打印至96/384孔板中,最快2-3min即可完成1块96孔板的细胞打印,快速无损获得目标单细胞。

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39



三、如何助力产业化?


关税成本直接影响到从研发到放大的“全链条”成本,比如发酵罐等工艺装备作为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设备,进口核心部件(如传感器、不锈钢反应釜)关税上升导致成本增加。

天木生物Tmax Bio系列发酵罐以实用、易用、注重人机交互为理念,具有超高性价比。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开发适宜藻类、酵母、霉菌、细菌的培养工艺。并针对高附加值产品建立小规模商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安装简单、灵活性高、可自由选配各个模块,实现16-60℃宽温控、pH自动调节、补料等功能。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42微信图片_20250522135546微信截图_20250522135419微信截图_20250522135211微信截图_20250522135346




Copyright 2022 © 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50728号-1    技术支持:无锡网站建设
请填写下方表单,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
感谢您的咨询,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