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天木学院 >>应用案例

1 株高产油脂长孢被孢霉MD-3菌株的诱变育种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6-08 访问量:3130

本期为您推荐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柴春月副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知名期刊《食品科学》上的一篇文章:1 株高产油脂长孢被孢霉MD-3菌株的诱变育种。

 

文章摘要内容如下:

微生物油脂又称为单细胞油脂,主要是指霉菌、酵母菌、细菌以及藻类等微生物在适当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作为碳、氮源,辅以无机盐在细胞中产生并贮存在细胞内的甘油酯。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成分较为丰富,许多丝状真菌能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不饱和脂肪酸,部分功能性脂肪酸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产油脂微生物主要以丝状真菌、酵母菌和藻类为主,在这三类微生物中,丝状真菌以其脂肪酸成分丰富而凸显优势。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丝状真菌菌株的油脂含量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条件,因此开展以丝状真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高产油脂菌株的人工选育十分必要,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能高效地提高产油微生物的油脂产量。

本研究为开发新型高产油脂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以产油植物及其根系土壤为样品,筛选到1 株丝状真菌MD-3,鉴定为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其油脂质量分数和产量分别为30.15%和4.67 g/L。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获得1 株遗传性状稳定的突变菌株MD-3-7,其油脂质量分数和产量分别为41.69%和6.62 g/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38.27%和41.76%。发现突变菌株菌丝球多呈绒毛状,菌丝变短且密度增加,有利于油脂积累;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酶基因分别上调表达至9.25 倍和4.37 倍。本研究为产油脂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应用价值的菌源。



文章精彩内容如下:
1
2
3


本期为您推荐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柴春月副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知名期刊《食品科学》上的一篇文章:1 株高产油脂长孢被孢霉MD-3菌株的诱变育种。

 

文章摘要内容如下:

微生物油脂又称为单细胞油脂,主要是指霉菌、酵母菌、细菌以及藻类等微生物在适当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作为碳、氮源,辅以无机盐在细胞中产生并贮存在细胞内的甘油酯。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成分较为丰富,许多丝状真菌能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不饱和脂肪酸,部分功能性脂肪酸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产油脂微生物主要以丝状真菌、酵母菌和藻类为主,在这三类微生物中,丝状真菌以其脂肪酸成分丰富而凸显优势。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丝状真菌菌株的油脂含量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条件,因此开展以丝状真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高产油脂菌株的人工选育十分必要,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能高效地提高产油微生物的油脂产量。

本研究为开发新型高产油脂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以产油植物及其根系土壤为样品,筛选到1 株丝状真菌MD-3,鉴定为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其油脂质量分数和产量分别为30.15%和4.67 g/L。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获得1 株遗传性状稳定的突变菌株MD-3-7,其油脂质量分数和产量分别为41.69%和6.62 g/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38.27%和41.76%。发现突变菌株菌丝球多呈绒毛状,菌丝变短且密度增加,有利于油脂积累;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酶基因分别上调表达至9.25 倍和4.37 倍。本研究为产油脂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应用价值的菌源。



文章精彩内容如下:
1
2
3


Copyright 2022 © 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50728号-1    技术支持:无锡网站建设
请填写下方表单,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
感谢您的咨询,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