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天木学院 >>应用案例

应用视界丨微流控系列:mRNA新突破,揭秘T7 RNA聚合酶突变体的“低毒”秘密!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4-15 访问量:27

近期,翌圣镁孚泰基于天木生物高通量皮升级液滴单细胞分选系统(DREM cell)设备,在《The FEBS Journal》期刊上发表题为Engineered T7 RNA polymerase reduces dsRNA formation by lowering terminal transferase and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activit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DREM cell高通量细胞分选仪,结合酶的定向进化技术,对T7 RNAP进行了成功改造,改造后的T7 RNAP在转录过程中能够直接大幅减少dsRNA的生成(仅为野生型的1.8%),同时显著提升了合成mRNA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望为基因治疗和疫苗开发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背景


双链RNA(dsRNA)是体外转录(IVT)过程中常见的副产物,可激活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如通过PKR和OAS通路抑制翻译),影响mRNA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7 RNA聚合酶(T7 RNAP)是IVT的核心工具,但其末端转移酶活性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活性会导致dsRNA生成。传统方法依赖纯化去除dsRNA,但本研究提出通过改造T7 RNAP本身减少dsRNA的产生,以提高mRNA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方法与技术平台


1、高通量筛选技术(FADS

原理:基于DREM cell设备液滴微流控方法生成液滴,液滴内包含裂解试剂、荧光底物和过表达目标酶突变体的大肠杆菌细胞,孵育过程进行细胞的裂解和RNA转录,随后将液滴导入分选芯片进行荧光检测和分选。 

优势:超高通量(每日筛选106-108液滴)、低试剂消耗(皮升级反应体积)。  

流程:构建随机突变库→液滴内转录→荧光检测→分选高荧光液滴(对应低dsRNA突变体)  

2



(液滴生成与分选)

        2、分子信标与双探针检测



分子信标:结合RNA 3'端,荧光强度与互补区长度正相关,用于区分完整RNA和dsRNA。 

双探针系统:5'端Cy5探针检测RNA产量,3'端FAM探针检测dsRNA含量,通过荧光比值筛选高产低副产物突变体。  


3、半理性设计与结构分析



靶点选择: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GROMACS)和FoldX/PROSS软件,针对T7 RNAP构象转换关键区域(如螺旋C、H亚结构域)进行定点饱和突变。  

关键突变位点:A70Q(稳定延伸构象)、F162S/A247T(降低RDRP活性)、K180E(减少模板结合偏向性)。


4、功能验证实验

dsRNA检测:J2抗体免疫印迹、ELISA定量。  

免疫原性评估:转染RAW264.7细胞检测IFN-β表达,HEK293细胞评估EGFP翻译效率。  

酶活性分析:通过发夹结构底物检测RDRP活性,NGS分析RNA 3'端异质性评估末端转移酶活性。


主要结论


1. 突变体筛选与性能

使用DREM cell生成两个百万级液滴文库(Lib3,Lib5),经过两轮分选成功筛选出关键候选突变体

单点突变体:M1(V214A)、M7(F162S/A247T)、M11(K180E)、M14(A70Q)显著降低dsRNA生成(达野生型的3-7%)。 

组合突变体:M17(A70Q/F162S/K180E),表现最优,dsRNA含量仅为野生型的1.8%,在筛选体系中仅为0.007 ng/μg。

这一结果不仅在体外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还在细胞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免疫原性降低和蛋白翻译效率提升。我们将突变体转录的mRNA导入RAW264.7细胞后,最优突变体M11产物引发的干扰素β(IFN-β)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仅为野生型的9.7%和12.93 pg/mL。在HEK293细胞中,突变体mRNA的EGFP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且荧光强度稳定。这表明,减少dsRNA可有效解除PKR介导的翻译抑制,释放mRNA治疗潜力。

3

      2. 机制解析  

末端转移酶活性:野生型T7 RNAP倾向于在RNA 3'端添加额外核苷酸(如胞嘧啶),促进互补配对;突变体(如M17)该活性降低50%以上。 

RDRP活性:突变体对RNA模板的结合能力减弱,减少了以RNA为模板的互补链合成。 

构象稳定性:突变(如A70Q)通过稳定延伸构象,减少流产RNA生成,从而间接抑制dsRNA形成。

为了深入了解突变体降低dsRNA的作用机制,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与功能实验,揭示了突变体是由于降低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和末端转移酶活性而导致dsRNA的降低,这一发现为未来进一步优化 T7 RNAP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


      3. 应用潜力  

突变体mRNA的免疫原性显著降低(IFN-β表达下降90%),且翻译效率提高(EGFP阳性细胞数增加)。 

mRNA疫苗/药物的生产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T7 RNAP工具。  

研究亮点总结


1. 随机突变库+DREM cell:构建基于分子信标荧光探针的高通量分选系统,采用DREM cell累计筛选超过107个液滴,筛选效率大幅提升。

2. 微液滴反应体系:液滴内进行细胞裂解、转录反应及荧光探针结合过程,精准捕捉低产dsRNA突变体,试剂消耗降低百倍。

3. 酶工程突破:T7 RNAP组合突变M17(A70Q/F162S/K180E),dsRNA含量降至野生型的1.8%。

4. 细胞实验验证:M17突变体显著降低免疫因子IFN-β表达,提升EGFP蛋白翻译效率。

5. 机制揭秘:末端转移酶活性是“元凶”,突变体通过降低末端转移酶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减少3'端非模板核苷酸添加,阻断dsRNA互补配对。


关于DREM cell 高通量液滴微流控细胞分选仪

DREM cell 是一款集合液滴生成、液滴分选、液滴微注入及液滴打印的多功能、高通量、全自动设备。其结合液滴微流控技术和介电泳分选技术,由多光路荧光检测系统、高速显微成像系统、自动对焦载物台、微全分析系统、介电泳分选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可用于检测、分选、挑取和分离单细胞、细胞团、球体、类器等,为疾病检测、个性化治疗、疫苗研发、单克隆抗体制备以及生物制品制造等领域研究提供了准确、高效、便捷、经济的自动化工具。

5


近期,翌圣镁孚泰基于天木生物高通量皮升级液滴单细胞分选系统(DREM cell)设备,在《The FEBS Journal》期刊上发表题为Engineered T7 RNA polymerase reduces dsRNA formation by lowering terminal transferase and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activit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DREM cell高通量细胞分选仪,结合酶的定向进化技术,对T7 RNAP进行了成功改造,改造后的T7 RNAP在转录过程中能够直接大幅减少dsRNA的生成(仅为野生型的1.8%),同时显著提升了合成mRNA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望为基因治疗和疫苗开发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背景


双链RNA(dsRNA)是体外转录(IVT)过程中常见的副产物,可激活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如通过PKR和OAS通路抑制翻译),影响mRNA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7 RNA聚合酶(T7 RNAP)是IVT的核心工具,但其末端转移酶活性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活性会导致dsRNA生成。传统方法依赖纯化去除dsRNA,但本研究提出通过改造T7 RNAP本身减少dsRNA的产生,以提高mRNA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方法与技术平台


1、高通量筛选技术(FADS

原理:基于DREM cell设备液滴微流控方法生成液滴,液滴内包含裂解试剂、荧光底物和过表达目标酶突变体的大肠杆菌细胞,孵育过程进行细胞的裂解和RNA转录,随后将液滴导入分选芯片进行荧光检测和分选。 

优势:超高通量(每日筛选106-108液滴)、低试剂消耗(皮升级反应体积)。  

流程:构建随机突变库→液滴内转录→荧光检测→分选高荧光液滴(对应低dsRNA突变体)  

2



(液滴生成与分选)

        2、分子信标与双探针检测



分子信标:结合RNA 3'端,荧光强度与互补区长度正相关,用于区分完整RNA和dsRNA。 

双探针系统:5'端Cy5探针检测RNA产量,3'端FAM探针检测dsRNA含量,通过荧光比值筛选高产低副产物突变体。  


3、半理性设计与结构分析



靶点选择: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GROMACS)和FoldX/PROSS软件,针对T7 RNAP构象转换关键区域(如螺旋C、H亚结构域)进行定点饱和突变。  

关键突变位点:A70Q(稳定延伸构象)、F162S/A247T(降低RDRP活性)、K180E(减少模板结合偏向性)。


4、功能验证实验

dsRNA检测:J2抗体免疫印迹、ELISA定量。  

免疫原性评估:转染RAW264.7细胞检测IFN-β表达,HEK293细胞评估EGFP翻译效率。  

酶活性分析:通过发夹结构底物检测RDRP活性,NGS分析RNA 3'端异质性评估末端转移酶活性。


主要结论


1. 突变体筛选与性能

使用DREM cell生成两个百万级液滴文库(Lib3,Lib5),经过两轮分选成功筛选出关键候选突变体

单点突变体:M1(V214A)、M7(F162S/A247T)、M11(K180E)、M14(A70Q)显著降低dsRNA生成(达野生型的3-7%)。 

组合突变体:M17(A70Q/F162S/K180E),表现最优,dsRNA含量仅为野生型的1.8%,在筛选体系中仅为0.007 ng/μg。

这一结果不仅在体外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还在细胞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免疫原性降低和蛋白翻译效率提升。我们将突变体转录的mRNA导入RAW264.7细胞后,最优突变体M11产物引发的干扰素β(IFN-β)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仅为野生型的9.7%和12.93 pg/mL。在HEK293细胞中,突变体mRNA的EGFP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且荧光强度稳定。这表明,减少dsRNA可有效解除PKR介导的翻译抑制,释放mRNA治疗潜力。

3

      2. 机制解析  

末端转移酶活性:野生型T7 RNAP倾向于在RNA 3'端添加额外核苷酸(如胞嘧啶),促进互补配对;突变体(如M17)该活性降低50%以上。 

RDRP活性:突变体对RNA模板的结合能力减弱,减少了以RNA为模板的互补链合成。 

构象稳定性:突变(如A70Q)通过稳定延伸构象,减少流产RNA生成,从而间接抑制dsRNA形成。

为了深入了解突变体降低dsRNA的作用机制,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与功能实验,揭示了突变体是由于降低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和末端转移酶活性而导致dsRNA的降低,这一发现为未来进一步优化 T7 RNAP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


      3. 应用潜力  

突变体mRNA的免疫原性显著降低(IFN-β表达下降90%),且翻译效率提高(EGFP阳性细胞数增加)。 

mRNA疫苗/药物的生产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T7 RNAP工具。  

研究亮点总结


1. 随机突变库+DREM cell:构建基于分子信标荧光探针的高通量分选系统,采用DREM cell累计筛选超过107个液滴,筛选效率大幅提升。

2. 微液滴反应体系:液滴内进行细胞裂解、转录反应及荧光探针结合过程,精准捕捉低产dsRNA突变体,试剂消耗降低百倍。

3. 酶工程突破:T7 RNAP组合突变M17(A70Q/F162S/K180E),dsRNA含量降至野生型的1.8%。

4. 细胞实验验证:M17突变体显著降低免疫因子IFN-β表达,提升EGFP蛋白翻译效率。

5. 机制揭秘:末端转移酶活性是“元凶”,突变体通过降低末端转移酶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减少3'端非模板核苷酸添加,阻断dsRNA互补配对。


关于DREM cell 高通量液滴微流控细胞分选仪

DREM cell 是一款集合液滴生成、液滴分选、液滴微注入及液滴打印的多功能、高通量、全自动设备。其结合液滴微流控技术和介电泳分选技术,由多光路荧光检测系统、高速显微成像系统、自动对焦载物台、微全分析系统、介电泳分选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可用于检测、分选、挑取和分离单细胞、细胞团、球体、类器等,为疾病检测、个性化治疗、疫苗研发、单克隆抗体制备以及生物制品制造等领域研究提供了准确、高效、便捷、经济的自动化工具。

5


Copyright 2022 © 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50728号-1    技术支持:无锡网站建设
请填写下方表单,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
感谢您的咨询,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