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您推荐北京大学吴晓磊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microorganisms》(IF=4.926)上的一篇文章:Improving Rhamnolipids Biosynthesis in Pseudomonas sp.L01 through 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 Mutagenesis. 该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来增强假单胞菌L01中鼠李糖脂的生物合成,ARTP处理后鉴定了13个高产突变株,最高产量为3.45±0.09g/L,与出发菌株相比增加了2.7倍[1]。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两亲性生物分子,在石油开采、土壤修复、制药和食品饮料加工等各个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生物表面活性剂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率是关键,假单胞菌生产鼠李糖脂具备商业潜力。ARTP是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全基因组诱变工具,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40多种微生物和植物,以及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以提高它们的生长、生产力和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来增强假单胞菌L01中鼠李糖脂的生物合成。ARTP诱变后,鉴定出13个高产突变株,最高产量为3.45±0.09g/L,与亲本菌株相比增加了2.7倍。为了确定鼠李糖脂生物合成增强背后的遗传机制,我们对出发菌株L01和5个高产突变株进行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与脂多糖(LPS)合成和鼠李糖脂转运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有助于改善生物合成,这是首次利用ARTP方法提高假单胞菌的鼠李糖脂产量。这项研究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株的增强和鼠李糖脂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1] Xu, Y .; Jing, Y .; Zhang, Q.;Xiu, J.; Tian, M.; Cui, Q.; Ma, Y .; Yi, L.;Han, L.; Qian, Y .; et al. Improving Rhamnolipids Biosynthesis in Pseudomonas sp. L01 through Atmospheric and Room-Temperature Plasma (ARTP) Mutagenesis. Microorganisms 2023, 11, 1182.
https://doi.org/10.3390/microorganisms11051182
本期为您推荐北京大学吴晓磊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microorganisms》(IF=4.926)上的一篇文章:Improving Rhamnolipids Biosynthesis in Pseudomonas sp.L01 through 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 Mutagenesis. 该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来增强假单胞菌L01中鼠李糖脂的生物合成,ARTP处理后鉴定了13个高产突变株,最高产量为3.45±0.09g/L,与出发菌株相比增加了2.7倍[1]。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两亲性生物分子,在石油开采、土壤修复、制药和食品饮料加工等各个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生物表面活性剂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率是关键,假单胞菌生产鼠李糖脂具备商业潜力。ARTP是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全基因组诱变工具,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40多种微生物和植物,以及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以提高它们的生长、生产力和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来增强假单胞菌L01中鼠李糖脂的生物合成。ARTP诱变后,鉴定出13个高产突变株,最高产量为3.45±0.09g/L,与亲本菌株相比增加了2.7倍。为了确定鼠李糖脂生物合成增强背后的遗传机制,我们对出发菌株L01和5个高产突变株进行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与脂多糖(LPS)合成和鼠李糖脂转运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有助于改善生物合成,这是首次利用ARTP方法提高假单胞菌的鼠李糖脂产量。这项研究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株的增强和鼠李糖脂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1] Xu, Y .; Jing, Y .; Zhang, Q.;Xiu, J.; Tian, M.; Cui, Q.; Ma, Y .; Yi, L.;Han, L.; Qian, Y .; et al. Improving Rhamnolipids Biosynthesis in Pseudomonas sp. L01 through Atmospheric and Room-Temperature Plasma (ARTP) Mutagenesis. Microorganisms 2023, 11, 1182.
https://doi.org/10.3390/microorganisms11051182